苏联解体后武器都去了哪里,苏联解体后武器库的巨量储备都去哪了

苏联解体后武器都去了哪里?苏联解体后武器都去了哪里?众所周知前苏联是彼时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除了在农业和经济方面比不过美国以外,重工业体系以及军事力量储备量远超美国。毕竟在苏联解体之后,其军事遗产都能将俄罗斯直接抬进五常,其余加盟国也都分到了不少军工产业,就连我国都授以非凡。不过即使十五个加盟国都参加了遗产瓜分,仍然还有大量的军事武器无人认领,它们大多都被便宜出售到第三世界,大到直升机装甲车与导弹,小到步枪地雷和子弹,全都成为了军队内部腐败分子们满足自己一己私利的工具。还有一些难以出售的武器,则会被拆分出有用的零件,剩下的放进武器坟场之中。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这个超级大国的轰然倒塌,让全世界为之震动,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转眼间荡然无存,只留下一地叹息与哀伤之声。经济、文化、工业、军事体系的崩溃,也让其最大继任者俄罗斯一下子掉进了无尽的深渊之中。

这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其强大的国防体系,苏联解体后遗留下的大量武器装备,除了被各加盟共和国瓜分接收外,剩下的就只能被军方所封存,还有的成为无人问津的废铁,被摆在户外接收风吹雨淋。这就是"武器坟场"的由来。

一、军工厂变"坟墓"

位于俄罗斯东部的彼尔姆市,从19世纪以来就是俄国最为重要的工业城市。苏联时期,该地是发展航空、造船和化学工业的核心城市;卫国战争期间,该地专门负责各类火炮的生产工作,因此当地也遗留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甚至一度被列为军事禁区,严禁别处公民随意进入。

苏联解体后,彼尔姆许多军工企业不是被兼并,就是倒闭。而当地不少军事基地的武器也被封存或就地报废,当中最出名的就属该地一家负责生产火炮配件和装甲车辆的工厂——第39军工厂。此地也曾是俄军著名的"5355储存基地"(BHVT-5355)的所在地。

这里主要存放着苏军第65摩托化步兵师的所有重型装备,解体后便一直封存,偶尔会被俄军拿来使用。不过在1996年后,这里的装备便无人问津,剩余的装备要么被卸掉主要装备只保留外壳,要么就被整体废弃成为一块块废铁;从空中俯瞰,就是一大块破败的武器坟场,苍凉肃杀感极强。

红圈处为军工厂所在地

根据统计,放在这里大多数都是苏制的自行火炮与自行榴弹炮,最为常见的就是2S1"康乃馨"122mm自行榴弹炮(下图)。该火炮由乌克兰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研制。从1971年开始量产以来,累计生产超过了10000台。除了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大量装备外,白俄罗斯、乌克兰、伊朗、波兰、越南、保加利亚等国也是这款火炮的装备大户。

该款火炮使用的是苏联MT-LB装甲车底盘,车体前部分为发动机舱室和驾驶室,后部是战斗室。主武器是一门122mm的2A18型榴弹炮,该火炮炮口初速为每秒680米,旋转角度从-3°到70°之间,最大射程为15.3公里,使用增程型弹药时,距离扩大到21.9公里;动力方面,2S1使用的是YaMZ-238N柴油发动机,可以为车体提供300匹马力,公路行驶的最大时速为每小时60km,越野时可以达到每小时30km。

但在第39兵工厂里,许多的2S1榴弹炮不是被废弃扔在一边,就是被拆掉了炮塔和关键零件,只能孤零零地放在露天,等待着生锈与长草。众多的火炮聚集在一起,看起来既壮观又有些凄凉,

而在另一个角落里,2S1"康乃馨"和2S3"金合欢"火炮并排停放在一起,两个"老战友"无声地向好奇来到这里的人讲述着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光。这款火炮与2S1一样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产物,由乌拉尔运输机械制造厂研制,基本上当时苏联炮兵师的主力武器,早期每个师都拥有18辆这样的火炮,后期增加到24辆,而且是雷打不动的主力。

该火炮是苏联针对美军M109自行火炮而制造的同等对抗型号。其最大射程为18.5公里,增程弹药使用后可达24公里;发动机采用的是V-59型12缸4冲程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动力为520匹马力,最大公路行驶速度为每小时63公里。

另外这里面还有2S5"风信子"152mm自行加农炮位列其中。该火炮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炮塔,火炮主体被安装在车体尾部,所以跟其他苏制火炮相比,该款火炮的内部空间比较大,适合人员在车体内部活动。虽然这些武器已经破败不堪,但这些武器依旧能代表着当时苏联庞大的装甲力量和火炮实力。

二、被遗忘的"雌鹿"与"河马"

而在俄罗斯另一处不知名地点,有好事者发现了一座"直升机坟场"。这里停放着许多被废弃和包裹的Mi-24"雌鹿"武装直升机,飞机关键部件都被拆卸,只留下了外壳和框架,场景看起来十分壮观。

这款上世纪60年代上马,于1972年研制成功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是苏联米尔设计局的优秀产物。原本是为了解决苏联"闪电战"与机械化相结合的战略目的而研发的,因为其强大的火力和优秀的性能,获得了苏军上下的一致好评,因此该款机型一直保留至今。

Mi-24的设计改良于著名的Mi-8通用直升机,原版机型使用的是有角度的温室型座舱罩,D型机以后变为前后式的双座气泡座舱罩,其他机身元件来自Mi-14直升机。该直升机可以执行反装甲、空中支援、运兵等一系列复杂混合任务,在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就此一战成名。

停留在此的直升机大多数机龄较长,无法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在保留基本外形的情况下,将尚可使用的零部件、引擎、机炮等部件拿掉,作为零部件提供给同型号的武装直升机,也算是一种"物尽其用"的方法。

除了有大量的Mi-24"雌鹿"之外,该地点还停放了许多参加过阿富汗战争与车臣战争的Mi-8通用直升机。该款飞机也是苏联各式飞行载具中最令外界熟知的一款,从1961年开始量产至今,Mi-8的产量超过了1.2万架,超过80多个国家曾经或现在依然使用这款直升机,这也让它成为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直升机。

与Mi-24"雌鹿"一样,Mi-8也是俄军和许多国家空军重要的空中利器,由于其憨厚的外形,这款直升机也被冠上了"河马"(Hip)的绰号,这也让该款机型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虽然停留在此的飞机大多以及破旧不堪,但在其斑驳的外表下面,其实是一个个辉煌的战斗历史。在这些老飞机的身上,你能充分感受到未解体前的苏联,有着多么恐怖的国防力量与装备数量。

结语

除了俄罗斯之外,在前苏联许多加盟国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武器坟场"。在这里,你不仅会感叹曾经这里停放着武器数量之庞大,种类之丰富,型号之繁琐;同时你也会感叹苏联解体后,这些武器的悲惨命运和这个曾经的大国给世界各国带来各方面的冲击。

参考资料

1.《世界武器坟场大揭秘》

2.《简氏飞行器大百科:1960-2000》

3.《武器坟场与苏联解体》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