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见到孙子乾隆时的惊人发现:真正的皇位继承人在此人身上?

康熙见到孙子乾隆时,发现他身上具备着惊人的才华和潜力,令他开始怀疑这位孙子是否真正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孙子乾隆展现出的学识、智慧和领导能力让康熙感到震惊,同时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继承计划和未来的皇位传承。这样的意外发现让整个宫廷为之一振,也为历史的演变留下了悬念。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残留下的史料,无疑是最多,而且是最为完善的。

不过尽管如此,出于对历史的探究心理,加之影视剧的影响,一些真真假假的说法便甚嚣尘上。

其中最为知名的一条。

便与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有关。

康熙见到孙子乾隆时的惊人发现:真正的皇位继承人在此人身上?

传言,康熙是因为欣赏乾隆。

认为此孙辈的能力堪当大任,在未来必定有所作为。

这才将皇位传予其父,也正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而最好的证明,便是《清圣祖实录》中曾记载。

在第一次见到乾隆时,康熙皇帝便惊讶地放下酒杯,好似发现了什么一般。

因此不少人以此为证,认为雍正之所以成为最后赢家。

其中的根本原因,便在于他培养出乾隆这个好儿子。

这一说法是否实属?

而且,康熙在看到乾隆时,究竟为何会展现出惊讶的神情?

这与乾隆的个人能力究竟有无关系?

“最优秀”的儿子

无论是在古代的野史古籍中,还是现代的影视作品里。

为了渲染情节,增加故事的精彩程度,作者们往往会将“康乾会面”这一情节,刻画得十分传奇。

例如在二月河所撰的《雍正王朝》中,二人于一次木兰秋狝中初次会面。

这时的乾隆年仅10岁,却毫不怯场。

在这场暗流涌动、明争暗斗的狩猎活动里。

他另辟蹊径,不似他人那般,吹捧某位企图夺嫡的皇子,而是开始大加歌颂康熙的功绩。

在作者的笔下,康熙正是因为欣赏乾隆,这才在暗中下定决心,将皇位传给其父雍正。

不过在真实历史上,二人的会面与小说中的大相径庭。

首先,乾隆与康熙的会面,可谓是必然与偶然的交织。

之所以称之为必然。

是因为乾隆在当时,算是雍正存活的儿子中最突出、最优秀的一位。

雍正的长子与次子先后夭折,而三子不仅资质平平,而且在道德上也存在污点。

早在之前,他便因其放纵之举而为康熙所不喜。

康熙对他的厌恶,甚至已经达到了拒绝为其授封爵位。

在其他皇孙被加封亲王、贝勒时,作为雍正长子的他,却连世子都不是。

除此之外,便是四子乾隆和五子弘昼。

乾隆自不必多提,无论后世如何对其存在何种争议,但是不可否认,乾隆确实称得上敏而好学。

最大的证据,便是在《清实录》中曾记载。

乾隆早在十多岁时,便能将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等作品倒背如流。

至于五子弘昼,虽然其年岁与乾隆相差无几。

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其性格顽劣,厌恶学习,难登大雅之堂。

因此在那时,乾隆算是雍正唯一拿得出手的孩子。

真实的会面情形

正是因为乾隆的聪敏好学,雍正常常将其带在身边走动。

不仅是向众人展示他的天赋,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变相增加筹码。

毕竟能教出如此聪慧的儿子,父亲的能力自然不会差。

而二人的会面之所以称为偶然,则是因为康熙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偶然听说雍正父子还在宫内,便召他们前往御花园中谈天说事。

于是康熙六十年,在紫禁城的御花园中,祖孙二人终于第一次相见。

或许是为了展现自己,为父亲赢得关注。

乾隆在行完大礼之后,便主动请缨,希望向皇祖父展示自己的才学。

于是,这位年仅十多岁的少年,便开始流利地背诵起四书五经。

而且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不但能用汉文背诵,也能用满语将这些书籍倒背如流。

而且根据实录记载,在乾隆背完这些书籍后。

康熙居然惊得放下酒杯,好似被其才学所折服一般。

虽然正史上未说明其中缘由。

但是根据《李朝实录》的记载,康熙正是因为看中乾隆的能力。

便下令将皇位传于雍正,甚至之后还将乾隆接入宫内,亲自培养其治国理政的能力。

这一说法看似信誓旦旦,但其中有许多细节经不起推敲。

首先便是传位的问题,康熙是否是因为乾隆的原因,才将皇位传给雍正?

而答案则是否定的。

早在乾隆出生之前,其实康熙便早已对雍正寄予厚望。

否则“侍卫内大臣”这一重要职位,康熙也不会专门指定雍正担任。

毕竟在宫廷内,除非是皇帝亲信,否则谁也不能佩带武器。

仅从这一点上,就足以看出康熙对雍正的信任。

其次,康熙在见到乾隆时,为何会如此惊讶?

是否真如《李朝实录》中所记载的那般,是因乾隆的出众能力而震惊不已?

而答案可能也是否定的。

如果根据史料客观判断,康熙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惊讶,可能也仅是感慨,乾隆在背诵方面颇具天赋。

因为《养吉斋丛录》曾记载。

康熙在学习四书五经之时,并不善于背诵书籍,甚至因为劳累过度而咳血。

看到自己的孙子年仅10岁,便能将这些书籍背得滚瓜烂熟,可能康熙也在暗中感叹后生可畏吧!

不过,至于康熙是因为乾隆能力出众,这才将其亲自接到身边抚养。

甚至有人认为,乾隆是康熙最喜欢的孙子,这一说法其实也经不起推敲。

康熙或许欣赏乾隆的能力,但乾隆并非其最喜爱的孙子。

对于这一点而言,就连乾隆本人也无法否认。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晚年的乾隆,虽然常常提起爷爷康熙,声称爷爷是如何对自己赞誉有加。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跟随在祖父身边的时间,也不过仅仅8个月。

康熙真正疼爱的皇孙,其实是废太子的次子弘皙。

在其还未记事时,便被康熙接到宫中亲自抚养,足以看出康熙对其的宠爱与期待。

由此看来,康乾所谓命运般的相见,其实大多掺杂艺术加工的成分。

复杂的父子关系

宋代诗人苏轼,曾在诗中感慨: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作为朝廷命官,苏轼虽然知晓其中的优势在何,但厌恶波诡云谲的朝堂局势。

倘若不加注意,哪怕是身居高位的宰相,也可能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朝廷中的斗争都如此激烈,那么对于皇位的争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否则在继承皇位之时,父子、手足相争的事迹,也不会在历史上频频上演。

我们在感慨过去的同时,也同样要珍惜当下的生活。

正是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

这一类斗争才会逐渐平息,父母子女的关系,也日益趋向温馨和睦。

« 上一篇
下一篇 »